根据少儿特点进行教学与训练
2018-04-19 20:32 来源:中华武术
20119
分享到

一、少儿武术教学以示范为主 
   少儿的大脑皮层神经过程不够均衡,往往兴奋占优势,灵活性高,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不够完善,抽象思维能力差,但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根据这种特点,在少儿教学中要注重以示范为主。教练员的示范要力求准确和规范。正确优美的示范可以激发少儿学武术的兴趣和积极性。教练员的示范动作,应先慢速,再常速,这样便于少儿跟着摹仿。先学会动作外姓,主要弄清动作路线、方向以及用力的轻重、快慢和着力点。如动作结构复杂的,可采用分解示范进行教学。有的可按上下肢两部分进行分解教学,也可按动作顺序进行分解教学,或按改变方向的部分分解示范教学,这样便于少儿掌握动作细节。当然,分解教学不宜将动作分解得过碎,而且应尽快向完整动作过渡。分解教法与完整教法应有机地结合起来。一般采用的是完整-----分解-----再完整的原则。

106049162.jpg

二、讲解要切合少儿实际   

讲解与示范是互为补充的,运用是往往将两者结合起来。武术教学中常采用先示范后讲解和边讲解边示范的方法。教练远在示范中,多以形象化语言配合教学。形象化语言容易引起少儿兴趣,便于少儿记忆和理解,促进他们尽快正确地学会和掌握动作。讲解一般是结合动作过程或在定势时进行。教练员讲解要尽量简单扼要,抓住重点,不讲废话。可根据少儿特点,编成口诀来讲述动作,也可缩编成单字如蹬、摆、提等等来提示,便于少儿牢记,印象深刻。

三、保护与帮助

在少儿教学中往往采用保护和帮助法,如教学旋子,教练员左手抓住少儿左手,右手在少儿蹬地摆腿时,抄托少儿腹部,保护并帮助其完成旋子动作,体会动作概念,然后逐步脱离保护。这样可以加快掌握动作的进度,保证动作规范。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辅助手段,如教学旋子时,可让少儿两手依次扶杆(杆高齐腹),两腿依次向后上旋摆,体会腾起概念。 
根据少儿神经系统精密分化能力差,但容易建立位觉和本体感觉反射的特点,教学中教练员帮助少儿建立本体感觉,使动作准确和规范。这在传统教法中称为“扳架子”,即少儿模仿的动作姿势不到位,动作不舒展,达不到要求,教练员帮扳到正确位置,一次不行就两次,直至其本体感觉建立起正确的条件反射。对于有些动作过程,教练员可采用“手扳手”的教法,帮助他们掌握动作。少儿学动作快,但动作技能也容易消退,因此学会动作要反复练习,注意巩固提高。 

136326052_14961412529911n.jpg

四、学动作中常见的类型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少儿一般在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差异,有些较快即能学会,有些却很难以掌握。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通过教练员的示范和讲解,少儿跟做几遍后,就能比较完善地掌握技术,甚至结构较为复杂的动作也同样如此,以后越做越熟练、准确,直到完全巩固,形成动力定型。 
  这种类型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未学动作之前,少儿通过经常看到其他们运动员完成这类动作,经常听到这种动作的讲述,已经在大脑中形成了一种运动表象。虽然没有直接学习,但是在大脑皮层中已经预先建立了该动作的条件联系,起到了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如经过教练员正确的示范、分解讲述及诱导性的练习的教学措施,原来在脑中的暂时性条件联系就会得到强化,经过泛化、分化和稳定三个时期的活动,就很容易掌握动作。特别是具有一定运动水平和具有相当运动技能的少儿,经过几遍教学,即能完全掌握。

第二种类型是,少儿在学习以后跟做几遍也能较正确地掌握动作技能,但经过若干次练习后,动作渐渐走样,原来已经掌握的技能被破坏,本人也莫名其妙,捉摸不定,时而好,时而坏,动作概念越走越糊涂,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才渐渐恢复到原来开始就被掌握的动作技术。这种类型产生的原因,大致是由这样5个方面引起的:1,经过几次练习,想做得更好,因而改变了原来肌肉用力的方式,产生了多余的肌肉紧张和多余动作。2,过于强调体会动作的某一局部而忽视了其他细节的协调配合,产生了某部分用力的不协调,导致动作节奏和结构上的紊乱。3。经过多次重复练习后感到有些疲劳,精神不能贯注,注意里分散而造成。4。练习时有外界刺激,如领导、家长或同学突然来临,这时未巩固的运动条件反射,就容易手外界的影响,产生过度兴奋或者抑制,因而破坏正确的动作技术。5。经过几次练习便能掌握。这种少儿接受能力强、学得快,但较粗心,很容易地学会后往往产生过早乐观情绪,于是就不那么用心,等动作走样后又产生急噪情绪。这与少儿的某种性格特点有关。

第三种类型是,在学习新的动作开始,就不能掌握动作技术或只能部分地掌握动作技术,而在以后阶段中反复无常,再经过一个阶段练习后,动作技术才逐渐掌握。这种少儿学习动作的时间明显比前两种要长。产生第三种类型的原因主要是对所学的动作听到,看到的较少,思想上准备不足,这样就不能于学动作之前,在大脑皮层建立起暂时的机能联系,因而在初学时就会迷惑不清,如果动作过于复杂,超过少儿水平就会引起他们心理上的一种负担,表现出缺乏信心。练习时机体防御反射就会占优势,影响动作技术的掌握。这种少儿在学习动作技术时,由于接受能力相对比较差,掌握动作技术时间也就相对比别人慢,但他们较为细致,一旦掌握后不易走样,这可能与他们性格内向特点有关。 
根据以上三种类型,作为教练员来讲,对于具有活泼、外向型性格特点的少儿,由于他们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不必过多的分解动作,在他们学会动作后练习时要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督促他们不断的复习与巩固,严格要求,使他们在已学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于性格内向型的,教学时要多进行分解,不要对他们过早和过高的要求,以减轻他们 心理上的负担。要循循善诱,帮助他们逐步掌握动作技术。 
在第二种类型中我们看到由于做动作时的想法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肌肉用力方式,肌肉用力方式不同,就会引起个种动作的不同,而这种变化在学习动作的初期都可以作为一种新刺激传向大脑,并在大脑皮层留下痕迹变成新的运动条件反射暂时性联系。如不即使纠正,这种不良痕迹就可能暂时得到某种程度的巩固,并会在以后反复出现而难以纠正。教练员应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 

00301476189_302c9069.jpg

教学与训练包括学和练两种活动。学与练密切相关,通过学,掌握练的内容和方法;通过练,巩固学得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认识水平和技能能力。学武术和练武术是结合进行的。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贤纳士广告服务商务洽谈少儿公益

中国少儿武术网 Copyright © 2003 - 2021 北京日月天地体育文化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58075099 京ICP备13052380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城园一区17号 邮编:100078

关注少儿武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