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几个老六路和京城武术圈的故事
2018-03-20 11:39
75390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410093452.png

孙德善

杨式老六路太极拳,因汪老父子两代人在王府里从学杨家的独特的经历、独特的理论、以及名家高手辈出而闻名于世。特别是汪永泉大师教出的一个徒弟叫孙德善,孙德善几十年前以神话般的功夫,名震武林打出了老六路的声威。孙德善内功精绝,他练成点穴术、搓地劲、竖震横飞等几大绝技。据说,孙德善,是在杨健侯之后,唯一使点穴术重现江湖的人,且至今无人再能达到此境。

孙德善又教出了两个得意的弟子,一个叫高友臣,一个叫赵宏普,都是身怀绝技声名显赫的太极名家。

再下一代,就是高友臣的高足袁兴。其实,袁兴多年来从事企业工作,并未在武术圈发展,故在武术圈也没有名气。几年前,只是在网路上放了一个袁兴与英国次重量级推手第四名Adrian的比手的视频,就使他随着他的超人技艺一下子蜚声海内外,随之各种国内外的邀请拜访纷至沓来,让人们充分认识了什么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可见,练武要想出成绩一定要入对门,要是进入了老六路太极拳的门,就像考大学考中北大清华一样,想不出成绩都难。

袁兴,80年代拜师高友臣。到88年时,袁兴练成了一种功夫,他由过去外形转动练到外形不动,外形不动即可将对手来力吞掉或弹回,袁兴心中甚喜,有某内家大师的一个弟子老毕师傅,曾经是袁兴的偶像,给他讲过不少好东西,某天两人一搭手,袁兴巍然不动,老毕师傅就被自己的力就给打出去了,他反复向袁兴身体手臂试手几次,他都自己吃自己的力而弹出,在场人都赞叹袁兴的功夫。

消息传出,有人引荐袁兴与沧州在北京做保镖的一位擅摔跤兼推手的好手当众比试,比试还当着袁兴师父的面,结果袁兴轻松大胜之,大家很高兴,然袁兴的师父并不高兴,还面露轻蔑之意,袁兴那时正沉浸在在胜利后的喜悦之中,对师父的表情一瞥而过,有印象而未认真对待。那时期又恰逢汪老书籍出版,汪脉同门有人告知袁兴:你已练成三不打之推不动、周身弹簧力的内家神功,袁兴听后更觉喜悦万分。

然一天,遇一位其他脉络老六路隐士,观袁兴推手后嗤之以鼻,说这种玩法,推手有用,散手没用,并带他到隐秘处,给他拆解拳势,用散手做试验,结果一试手袁兴就败下阵来,从此袁兴明白了杨家三代、身法如猴的道理。隐士高人对袁兴讲,若是过去押镖行路、保镖护院,用兵刃暗器格斗,身形不动的功夫只能死得更快。他说,练推手时不伤人可以,但不能离开散手真意。还给袁兴讲了一些老时代关上门练推手的规矩。

袁兴觉得这是外面极难看到听到的推手理念,或可称为散手式推手的理念,他很快找到师父认真的重新观察体认师父的推手,结果,他发现师父的推手本质上就是这种散手式推手。从此,他放弃了对身法不动、推不动的追求,改为琢磨体悟这种散手式推手的奥妙。

又过了一段时间,袁兴的功夫大进,师父大喜,对他说,现在起,你可以到外边多走走了。

到了外边,开阔了眼界,袁兴拜访了很多太极之外的兄弟拳种的高人,大家对不少武术问题看法不一。如,八卦掌王荣堂先生主张多练散手,至于推手,搭搭手听听劲而已,不要太认真,更不要沉溺于推手,否则整天练推手没什么用,他的说法和那个老六路隐士有些相近之处。袁兴是由王荣堂先生的第十四弟子李泰带去老人家那里的,李泰想让袁兴学会王荣堂先生八卦散手的一套自由组合随意变化的系列动作,这套八卦自由散手,李泰说,乃是王荣堂前辈几十年八卦修为之精华,老人家运用纯熟,变化精妙,功力深厚,虽已八十高龄,轻取年轻人仍易如反掌。

都是程派八卦,徐立芳先生的散手又是一个风格,他也在地坛练,大约有七八年就在袁兴师父的练功场边上,所以袁兴和徐老师很熟,徐老师也不拿他当外人,徐老师不喜欢推手,喜欢散手拆解示范,他的东西,袁兴看得很多感受得很多。

后来,袁兴又接触过一些隐士和高人,如天坛北门一个当年周子炎的邻居,演示的周子炎讲授的王乡斋功夫的特点,使袁兴了解了一个真实的未被神话的,又是技艺高超王乡斋,尤其是步法、身法、头部、发力等内容。

u=1711345418,3796483648&fm=27&gp=0.jpg

袁兴太极

类似上述经历,使袁兴受益匪浅,对他启发甚大。

那时期,袁兴一有空闲,马上就去找师父学习站桩摸劲揉手,听说哪儿有高人定要找机会探访,平时晚上大多是钻研不缀的铁打时间,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探索、默识揣摩、收获甚大,以老六路为平台吸收消化了很多门派的好东西。专一门而参百家,参百家也有助于专一门。如外面高人的启示点拨,更能帮助他看懂理解师父的东西。因他的师父是个石匠,好做不好说,甚至反对说教,讲究没有理论,他师父的好东西有些经过体会能够明白,有些不好明白,他师父还讲究把东西都收回来,这样更有些好东西外形迹象很小,使人更难明白,甚至都意识不到。但是,在外面开了眼界,就有助于他体认师父的好东西。

以他的师门为例:另一个老六路隐士高人曾给他很多启发,该隐士时不常地来地坛散步,观察各练功场,对袁兴这派老六路较熟悉,有一回他对袁兴说,你师叔赵宏普过去擅走天地,你师父现在擅走地天,随即给袁兴做了些示范解释。袁兴回去一看师父做拳果然如此,这些有助于袁兴更全面深邃地认识前辈、更全面深邃地发展自己。

因此,师父见他功夫到了一定程度,让他到外面多走走多看看,对他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这使他可以兼收并蓄,可以取长补短,渐至熔于一炉,化生升华。所以,他常说,师恩难忘!

那时期,地坛、天坛等大公园就是北京武术圈节假日聚集的大穴位大气场,各路显隐英雄都愿意去这些地方溜达溜达,各种事迹故事积累甚多,不乏名家高隐交流碰撞的记载,这些事迹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武术营养。若练到一定程度,一个事迹故事中的启示往往胜过自己苦练几年。如果一个人能表现出较好的天分和较好的品行,那时得到显隐高手指点的机会也多。

袁兴的功夫一直在不断进步,至96年时,一次在地坛斋宫南墙边与师父高友臣先生一场激烈的较量下来,师父对说:跟我学过的有一二百人,只有你一个练出来了。他听后大喜,当时的境况,至今他都记忆犹新。

这些年,北京城不断拆迁,不断扩大,很多人从中心城区搬走了,人气散了,原来的气场已经没有了;再加上房价不断飙升,生活压力空前加大,外来文化、外来武文化的侵袭,想恢复当年的老北京武术圈的气场很难了,有时候袁兴从新家回到原来的公园,看到的是“故地在人已无,情景依稀风光不再”,推手的风格基本都变成了推挤搂摔,坚守传统精华的已经寥寥,令他唏嘘不已。

北京作为多个朝代的古都,各代顶尖高手在京供职谋生落户的最多,他们后续的传承因朝代更迭、历史变迁、政治、文化、个人家境、性格等多种因素,以显隐的形式散居在北京老城各处,时常聚集在那些大穴大气场,使得北京积淀的武术资源是全国最深厚的。怎么在新的城市化进程中,更加完好的保存继承发展这些资源,是各方面需要认真考虑的。

对于传统精华坚守的困难,袁兴分析认为,其本质上在于传统精华,大多是朦胧的意境与境界其很难理解;大多是没有具体的方法和步骤其更难把握;最终,使人们学下来由于缺乏获得感和成就感而极易改弦更张,去练习好理解好把握的外来功夫了。

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多年钻研,创造了太极拳法十三层功夫、内功修真十六层、搭手技击九层等,为对拳架、桩功、推手、散手等爱好不同的人,提供了不同的分层修习训练体系;为无论是零基础还是高水平者都搭建了通往武学圣殿的天梯;为传统精华的坚守和不断地发扬光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原文作者袁兴,由张诚改写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贤纳士广告服务商务洽谈少儿公益

中国少儿武术网 Copyright © 2003 - 2021 北京日月天地体育文化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58075099 京ICP备13052380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城园一区17号 邮编:100078

关注少儿武术公众号